
ABOUT US
市定古迹“台湾府儒考棚”修复完工 3月底开放参观
2021/03/01
【大成报记者萧宇廷/台中报导】走过百年岁月的台中市市定古迹“台湾府儒考棚”,竣工于清光绪18年(1892年),目前为台中市仅存的清领时期建筑遗构,尺度、工法及用材都极罕见,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清代考棚建物。因建筑物年久失修,台中市政府总计投入新台币7千万元办理修复工程,预计于今年3月底对外开放参观,同时做为地方文艺交流场域,欢迎民众来感受文化资产与生活实验平台的新场域。
台中市市定古迹“台湾府儒考棚”,经专家研究指出,考棚建筑工法应属于苏州一带做法;清末的台北城也有一些江南系统建筑,但都没有完整木栋架留存至今。清光绪11年台湾建省,刘铭传为首任巡抚,建省之初,台中市为台湾省城所在地,考棚原规划让全台考生参加乡试之用,而不必千里迢迢至福建省赶考;但后经第二任巡抚邵友濂奏请建议将省会移到台北,中部的台湾省城此后仅为单纯的“台湾府城”,因此考棚于清光绪18年兴建完成后,虽未能真正以省城考场身分使用,其原始角色仍不容忽视,且为当时城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群。
由于台湾府儒考棚周边区域后经日据时期全新规划,导致清代发展痕迹几乎消失;且近代有许多加盖的建筑物,逐渐隐藏于街市中被人们慢慢遗忘。直到1990年代初期由李干朗及赖志彰教授等学者公开撰文阐述其重要性,后于民国105年指定为台中市市定古迹列入文化资产的保护,民国108年完成调查研究暨修复计划后,才逐步揭开台湾府儒考棚的面纱,让民众得以了解其发展轨迹和当时的重要性。
文化局表示,台湾府儒考棚遗构曾搬迁,导致仅剩局部建筑结构、且多数细小构件遗失;但整体仍保留传统木栋架“抬梁式”及“穿斗式”构架系统,卷棚空间形式完整别具特色,台中市政府争取中央补助经费并编列市府配合款,总计投入新台币7,153万8,201元办理修复工程。
工程完工后连通周边道路、形成开放空间,加上节能设计利用大面积上下百叶窗,并加装排风扇、采自然通风;另利用强化玻璃,室内空间自然采光,希望与环境结合的设计理念,以钢棚架保护清代暨有屋架结构,采用新旧工法互相搭配使用,妥善保存文化资产。
台湾府儒考棚预计于今年3月底对外开放,让民众能参观了解传统建筑的构筑方式和特色;同时也做为地方文艺交流场域,以历史空间的复古弥新,打造文化保存与串游的体验。空间中融合咖啡饮食空间、艺文展览、品牌进驻、分享艺游信息的复合式场所,让这栋市定古迹华丽转身成为“生活风格场域”,成为旧城区另一崭新的文化观光亮点。更多消息请上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官网和中岛GLAb粉丝专业查询。


台中市市定古迹“台湾府儒考棚”,经专家研究指出,考棚建筑工法应属于苏州一带做法;清末的台北城也有一些江南系统建筑,但都没有完整木栋架留存至今。清光绪11年台湾建省,刘铭传为首任巡抚,建省之初,台中市为台湾省城所在地,考棚原规划让全台考生参加乡试之用,而不必千里迢迢至福建省赶考;但后经第二任巡抚邵友濂奏请建议将省会移到台北,中部的台湾省城此后仅为单纯的“台湾府城”,因此考棚于清光绪18年兴建完成后,虽未能真正以省城考场身分使用,其原始角色仍不容忽视,且为当时城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群。
由于台湾府儒考棚周边区域后经日据时期全新规划,导致清代发展痕迹几乎消失;且近代有许多加盖的建筑物,逐渐隐藏于街市中被人们慢慢遗忘。直到1990年代初期由李干朗及赖志彰教授等学者公开撰文阐述其重要性,后于民国105年指定为台中市市定古迹列入文化资产的保护,民国108年完成调查研究暨修复计划后,才逐步揭开台湾府儒考棚的面纱,让民众得以了解其发展轨迹和当时的重要性。
文化局表示,台湾府儒考棚遗构曾搬迁,导致仅剩局部建筑结构、且多数细小构件遗失;但整体仍保留传统木栋架“抬梁式”及“穿斗式”构架系统,卷棚空间形式完整别具特色,台中市政府争取中央补助经费并编列市府配合款,总计投入新台币7,153万8,201元办理修复工程。
工程完工后连通周边道路、形成开放空间,加上节能设计利用大面积上下百叶窗,并加装排风扇、采自然通风;另利用强化玻璃,室内空间自然采光,希望与环境结合的设计理念,以钢棚架保护清代暨有屋架结构,采用新旧工法互相搭配使用,妥善保存文化资产。
台湾府儒考棚预计于今年3月底对外开放,让民众能参观了解传统建筑的构筑方式和特色;同时也做为地方文艺交流场域,以历史空间的复古弥新,打造文化保存与串游的体验。空间中融合咖啡饮食空间、艺文展览、品牌进驻、分享艺游信息的复合式场所,让这栋市定古迹华丽转身成为“生活风格场域”,成为旧城区另一崭新的文化观光亮点。更多消息请上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官网和中岛GLAb粉丝专业查询。
本文由:乐鱼体育 提供
关键字: 乐鱼·体育(中国)手机版app下载-乐鱼体育下载/官网登录入口